首 頁家庭保健心理生活保健四季保健飲食保健科學養生人群保健疾病亞健康康復保健家庭醫生生活誤區健康資訊男科婦科眼科藥品保健女人
時間:2009-06-28 來源: 作者: 我要糾錯
低溫環境中,不論是作業人員還是當地居民,對維生素的需要量比常溫同樣情況下的機體顯著增加,一般北極地區人體維生素的需要量比溫帶地區約增加30%—35%。特別是維生素C,美國、加拿大對北極地區工作人員主張每日供給500毫克,前蘇聯對寒冷地區居民維生素C供給量根據勞動強度的不同定為每人70毫克—120毫克G由于低溫環境使熱能消耗增加,與能量代謝密切相關的維生素B1、B2和尼克酸的需要量也隨之增加。近年來,人們對維生素E的耐寒能力及其機制研究很多。認為維生素E能改善由于低溫而引起的線粒體功能降低,提高線粒體代謝功能。維生素E還能促進低溫環境中機體脂肪等組織中環核苷酸的代謝,從而增加能量代謝,提高耐寒能力。除維生素E以外,維生素B2能參與機體甲狀腺素調節能量代謝,在低溫環境中,補充一定量的B2,可促進體內氧化磷酸化過程,增加產能,有利于增加機體的耐寒能力。此外,維生素A、維生素B6、維生素C與泛酸,均具有對暴寒機體的保護作用和緩解應激作用。
寒冷地區易缺乏鈣和鈉,鈣的缺乏主要由于膳食來源缺乏、日照時間短,致使維生素D不足,因此應增加富含鈣的食物。低溫環境下食鹽的需要量升高,據調查寒帶地區的居民每日食鹽攝人量高達26克—30克,但血壓并未隨之升高。有報告表明低溫條件下攝人較多食鹽可使機體產熱功能加強。研究表明,低溫作業人員血清中礦物質與微量元素有一定的變化,常見鈉、鈣、鎂、碘、鋅比常溫中降低。在膳食調配時應注意選擇含上述營養素較多的食物供給,以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增強對低溫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低溫作業的工作效率。
無相關信息
試管嬰兒
關于我們 | 打賞支持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免責聲明 | 友情鏈接 | 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5 xjk.c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健康 版權所有 ICP備06013414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