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發現的不典型甲亢有增多趨勢。因此,提高對甲亢類型的認識,有助于不典型甲亢的早期診斷。
1.隱匿型甲亢 無甲狀腺腫大及眼球突出的甲亢稱隱匿型甲亢。常無典型甲亢的表現,甚至表現怕冷、食欲減退等或以某器官癥狀為突出表現,而使甲亢隱蔽。對本型的診斷主要在于警惕不易解釋的心動過速、消瘦、出汗等癥狀。有時甲狀腺雖不大,但仍可以聽到血管雜音。因此,隱蔽型甲亢盡管癥狀、體征隱蔽,但只要注意詢問病史及查體,多數還是可以早期做出診斷的。
2.甲亢性心臟病 甲亢時心血管系統的異常表現可達85%,但一般認為甲亢性心臟病的發病率約占甲亢總數的5%~10%。常見表現有心律失常、心臟擴大、心力衰竭、心絞痛或心肌梗塞、高血壓等。老年人易誤診為冠心病、肺心病,青年易誤診為風心病、心肌炎等,在做心臟病病因診斷時要警惕甲亢的可能。
3.胃腸型甲亢 以腹瀉為主者極易誤診。少數甲亢表現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見于重篤或淡漠型甲亢,也見于1/3老年甲亢,易誤診為消化道腫瘤或神經性嘔吐。因此,凡食欲增加與消瘦并存;腹瀉、消瘦、大便鏡檢正常,或原因不明的食欲下降、惡心、嘔吐,特別是老年患者,應追查有無甲亢的其它表現。
4.肝病型 甲亢時肝功能損害可有肝細胞型和膽汁瘀滯型兩種。如能注意患者體重明顯下降、多汗、煩躁等甲亢其它表現,常可避免此種誤診。
5.甲亢肌病 1835年Graves首先描述甲亢肌病,此后發現此病頗常見。甲亢性肌病一般包括眼肌麻痹、重癥肌無力、慢性肌病、急性肌病。有時肌病為甲亢重要表現或首發癥狀,故當出現上述任何一種肌病時,都要警惕甲亢的存在。
6.神經官能癥型 神經過敏、急躁易怒、動作過多、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多夢等是甲亢常見或主要表現之一。醫生對以上癥狀的患者,在做診斷時應仔細排除甲亢。
7.精神障礙型 甲亢可出現幻覺,妄想,抑郁等精神障礙,甚至會發生相當典型的精神分裂癥癥狀。精神癥狀有時可能是甲亢的最早表現,易誤診為精神病。女性多見。凡患者出現明顯精神分裂癥狀時,而應考慮到甲亢的可能。
8.脛前粘液水腫型 常與浸潤性突眼同時或先后發生,有時不伴甲亢而單獨存在。典型皮損呈圓型,卵圓型或不規則型堅實結節及斑塊,表皮光滑緊張,淡黃或淡紫紅色,或與正常皮膚相同,常有臘樣光澤,毛囊孔明顯擴大,外觀如桔皮,往往多毛及易出汗而不潰破,也無自覺癥狀,主要位于小腿脛骨前。
9.惡液質型 偶見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多見。表現極不典型,常以心血管或消化道癥狀為主要表現,多有顯著衰弱、消瘦、乏力、厭食等。頗似癌癥晚期惡液質,常因無甲狀腺腫大和突眼,易誤診為惡性腫瘤。臨床上凡遇中老年患者不明原因厭食、消瘦、頑固性腹瀉、全身衰竭,精神異常者,除考慮腫瘤外,還應想到本病可能。
10.淡漠型甲亢 一般常見于年齡較大者,發病隱襲,癥狀不典型,甲狀腺不大或稍大,常有結節,多以表情淡漠、抑郁、遲鈍、嗜睡、皮膚干冷、消瘦、食欲下降或心律失常、心絞痛癥狀而出現,易發生危象,易誤診為消化道腫瘤或老年性精神抑郁癥,甚至有誤診為甲狀腺機能減退。由于長期甲亢未能得到及時診斷與治療易發生危象。臨床醫生對年齡較大,體重明顯下降,腹瀉或心動過速患者應警惕。
11.T3型甲亢 多見于女性及青壯年。臨床表現與尋常型甲亢相同,但較輕。本型診斷依據:①甲亢癥狀與體征;②T3增高;③T4及游離T4正常甚而偏低;④甲狀腺吸I131率正常或增高,但不受外源性T3抑制;⑤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RH)試驗正常。
12.T3優勢型 有些甲亢患者經治療后T3仍持續升高而T4恢復正常。本型與T3型甲亢相似,但非同一疾病,亦非T3型甲亢的前驅。本型特點有:①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后T3持續高而后恢復正常,T3/T4>20;②藥物治療緩解率低;③復發率高;④手術或131I治療有效。
13.T4型 本型多見于老年人,較T3型甲亢少見。其臨床表現與普通型甲亢無異,本型診斷為:T3和游離T3正常而T4增高。
房屋裝修效果圖,